“禁塑令”下商超餐饮之变
发表时间:2024/07/05 16:00:14  作者:新闻中心 

  阅读提示:“禁塑令”落地以来,城区大型商超、餐饮店推出减塑举措,可降解塑料袋、可降解吸管上岗,环保取袋机悄然现身,但仍有一些商家我行我“塑”。

  阅读提示:“禁塑令”落地以来,城区大型商超、餐饮店推出减塑举措,可降解塑料袋、可降解吸管上岗,环保取袋机悄然现身,但仍有一些商家我行我“塑”。

  阅读提示:“禁塑令”落地以来,城区大型商超、餐饮店推出减塑举措,可降解塑料袋、可降解吸管上岗,环保取袋机悄然现身,但仍有一些商家我行我“塑”。随着市民环保意识增强,慢慢的变多的人用实际行动支持禁塑令。

  去年年底,我市印发《荆门市逐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方案》,明确规定禁止、限制使用部分塑料制品。包括禁止商场、超市、药店、书店等场所和各类展会活动,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;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、一次性塑料餐具等。

  禁塑令下,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餐饮店、商超有哪些变化?连日来,记者实地探访,发现在城区一些大型商超餐饮店,可降解塑料袋、可降解吸管已经上岗,环保袋发放机悄然现身,不少商家还推出了环保“微创新”。然而,仍有商家难以替“袋”,在日常经营和应付检查时亮出双面孔,玩起了“捉迷藏”。

  7月7日清晨,在银泰城的众诚五六超市,记者付款时,收银员细心提醒记者:“您购买的东西不多,我帮您整理一下,放到背包里,不需要另外买袋子。”

  离收银台不远的宣传栏,张贴着“推行全面禁塑 共建美丽荆门”的标识,收银台提供的塑料袋已全部更换为可降解塑料袋。大袋子0.5元一个,小袋子0.3元一个,与以前的不可降解塑料袋价格一样。记者观察到,袋子上印有产品类型、依照产品标准或降解测试方法标准、降解环境条件、具体产品的名字、产品规格、材质等,旁边还有醒目的图形标识,这是一个带箭头循环圈、双“j”(降解拼音首字母)、材质缩写(如PBAT、PLA、PBS等)、6种降解环境名称、国家标准及产品的名字组合而成的绿色笑脸图案,其含义是通过可降解塑料的使用,最终实现相应条件下完全降解而不污染自然环境的目的。

  众诚五六在荆门城区有9家超市和10家中百罗森便利店,随机走访这些超市和便利店,不可降解塑料袋已不见踪影。据众诚五六银泰店店长彭晓莉介绍,去年年底,市政府出台文件后,众诚五六就开始做准备,学习文件、查资料。在商务部门提供的可降解塑料袋生产企业名单中寻求合作伙伴。收到《荆门市2021年塑料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方案》通知后,众诚五六紧密对接生产企业。4月24日,众诚五六库存的10万只不可降解塑料袋全面停用,第一批2万只可降解塑料袋到达门店。“我们从始至终很重视白色污染,商务部门为我们宣讲政策很透彻,我们积极做出响应,是最早执行政策的。”彭晓莉表示。

  走访了解到,好邻居、中百仓储等大型超市政策执行较快,均已不再销售或使用不合格的塑料袋。然而,仍有超市在落实政策时,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。记者在一家超市收银台看到,超市虽然提供可降解塑料袋,但不可降解的塑料袋没有停用。可降解的袋子比不可降解的袋子贵0.2元。

  7月8日,在忆许鲜餐厅,记者看到服务员正耐心地教顾客扫码免费领取打包袋,领到两个可降解塑料袋后,顾客孙女士高兴地说:“扫码取袋,太方便了。取出来的袋子柔软,质感很好,还有玉米香味,不错!”

  近期,记者发现,星球大酒店、凯旋国际酒店、九尊食上、王府大酒店、忆许鲜、新洋丰大酒店、海逸酒店等大型餐饮酒店,百佳汇、金马等大型商超出现了一种萌新可爱的机器——“袋掌门”自动取袋机。

  “袋掌门”荆门地区负责人徐进洲说:“‘袋掌门’是一款线下环保袋免费发放机。消费者用手机扫描袋掌门机身二维码,关注公众号,即可免费领取符合国家禁塑标准的全降解环保袋。商场、超市、农贸市场、社区、医院、药店、书店、宾馆、酒店等各种消费场景均可铺设。第一批40台自动取袋机已经投放在超市、菜市场、酒店。目前,自动取袋机提供的中号袋承重5公斤左右、大号袋承重8公斤左右,市民可放心使用。测试期间,每人每天可免费领取2个环保袋。后面,会陆续增加。”

  记者从荆门市烹饪酒店协会获悉,为了落实禁塑令,协会凝聚广大会员力量,采取了张贴宣传海报、政策知识培训、交流禁塑经验、鼓励微创新等举措,掀起了一场行业自律行动。前不久,荆门市烹饪酒店行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会长办公会召开,禁塑宣传作为会议的重要专项,引发热议,在交流经验和做法时,有的点子,如:“筷柄筷头分离,筷头可更换”,节约又环保,令同行称赞。

  在前期高密度宣传动员下,禁塑令正在餐饮业加快落地。我市很多大型餐饮酒店引进了自动取袋机,一些酒店的一次性泡沫餐盒、一次性塑料吸管等,也完成了替换。店员们主动向顾客宣传禁塑令的意识越来越强。

  7月11日下午,在一家超市购完物的顾客林先生结账时,将采购的商品装进了自带的环保袋。林先生说:“使用可降解塑料袋是国家的号召,我们当然支持,环境是大家的嘛。我经常到这里买菜,一般都是自己带袋子,偶尔忘了,就买一个袋子。”他体验过超市的自助取袋机,发觉袋子与以前的不同,摸着软一些。

  “有点贵,我自己动手做的布袋子又结实、又能装。”拖着推车的陈婆婆向记者展示了她自己缝制的布袋。

  “虽然使用可降解塑料袋成本增加30%左右,但目前,我们超市的塑料袋没有涨价。我们大型超市一天大约消耗200到300个塑料袋。‘禁塑令’推行后,塑料袋消耗会降低。这说明,宣传、引导,得到了很多市民的认可。以前,自带购物袋的多是老人。现在,年轻人慢慢的变多了。”彭晓莉认为说。

  除了对价格敏感,有市民在受访时提出对可降解替代品承受力的担忧:“可降解塑料袋感觉很薄、很软。拎重的东西担心它不结实。”、“纸质吸管感觉容易软化弯曲,不太适应。”针对市民的顾虑,一些商家安排志愿者向消费者发放宣传册,讲解可降解替代物有关知识,现场做承重试验,引导消费者由观念支持者转为禁塑行动者。

  “禁塑令”下,时间表、路线图,明确而清晰。凡改革无不难,商贸流通领域,涉及面广、市场主体多,紧贴民生。如何看这股“禁塑风”,观望还是立行,关键在心态。

  面对“塑变”,商家反应不一,有的“速变”,提前执行到位;有的“渐变”,走一步看一步;还有的“间变”,对政策阳奉阴违。受访时,有商家提到社会责任感,反映了禁塑为“公”的心态,也有商家把政策当一阵风,反映了假装“近视”的心态。

  可喜的是,禁塑为“公”,已然深入民心。尽管从观念到行动,还有距离,这段距离,要依靠生产、监管、法律、道德等多双手,来缩短、消除。但心态上的多数战胜少数,决定了禁塑不止于“风”的趋势。